每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,由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1992年发起,并经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后开始实行。创设世界精神卫生日的目的,旨在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认识,促进对精神疾病进行更公开的讨论,鼓励人们在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方面进行投资。
2019年10月10日是第28个“世界精神卫生日”。今年“世界精神卫生日”的主题是“心理健康社会和谐,我行动”——旨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心理健康促进行动,共同关注心理健康、关心精神疾病患者,合力构建和谐社会环境。
关于精神卫生知识你要知道~
No.1
什么是精神疾病?
精神疾病是精神活动出现异常,产生精神症状,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,并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,使患者的社会生活、个人生活能力受到损害,很终符合现行诊断标准中的某类精神障碍的诊断。重性精神病指那些表现为严重的精神障碍的精神疾病,临床表现为精神功能受损的程度已经达到自知力严重缺失,日常生活功能严重受损,不能保持对于现实生活的适当接触,并且出现严重的幻觉、妄想、行为离奇、思维怪异等症状。精神疾病与糖尿病、高血压一样,仅仅是器官功能出了问题,与道德、品德无关,不应该受到歧视。
No.2
严重精神障碍有哪几种?
按现行的国际疾病分类,严重精神障碍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、分裂情感性精神病、偏执性精神病、双相情感障碍、癫痫伴发精神障碍、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。
得精神病后就是什么都不会做了吗?
得了精神病,在急性期,由于病人的感觉、注意力、思维、情绪都有明显异常,这个时候,病人很难去如常地工作和生活。但到了维持期或者以后,精神病人与普通人没有明显区别,智商几乎不受影响,历史上有精神分裂症患者获得经济学诺贝尔奖。
No.3
精神病人可以工作、上学、结婚、生育吗?
只要过了急性期,病情好转后,精神病人各个方面的权利与普通人无差别。2013年出台的《精神卫生法》确保了精神病人的合法利益。因为服药可能对胎儿有影响,所以计划怀孕的时候,需要先和医生商量,看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。
No.4
目前对精神病很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?
对于精神病,自五十年代以后,才开始有药可治,精神医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,目前很好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西药,结合心理治疗等会获得更佳的效果。“*秘方”或者打着高科技旗号的所谓“先进仪器”都不可靠。得了精神病,建议到精神科或者心理科就诊,正规服西药才是很好的治疗方法。
精神病人日常有什么戒口
精神病人与普通人的健康饮食没有太大区别,但鉴于减少对精神状态的影响以及在服药的原因,精神病人日常中需要注意的有:
婴幼儿(0-3岁)
问题:养育方式不当所带来的心理发育问题,如言语发育不良、交往能力和情绪行为控制差。
建议: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、语言和身体的交流,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,是避免婴幼儿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。
学龄前儿童(4-6岁)
问题:难以离开家长、与小伙伴相处困难。处理不好,易发生拒绝上幼儿园以及在小朋友中孤僻、不合群等问题。
建议:鼓励与小伙伴一起游戏、分享情感,培养孩子的独立与合作能力,是避免学龄前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。
学龄儿童(7-12岁)
青少年(13-18岁)
问题:学习问题(如考试焦虑、学习困难)、人际交往问题(如学校适应不良、逃学)、情绪问题、性心理发展问题、行为问题(如恃强凌弱、自我伤害、鲁莽冒险)、网络成瘾、吸烟、饮酒、接触毒品、过度追星、过度节食、厌食和贪食等。
建议:调节学习压力、学会情感交流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、培养兴趣爱好,是避免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。
中青年(19-55岁)
问题:与工作相关的问题,如工作环境适应不良、人际关系紧张、就业和工作压力等带来的问题;与家庭相关的问题,如婚姻危机、家庭关系紧张、子女教育问题。
建议:构建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,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张弛有度地生活,发展兴趣爱好,是避免中青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。
中老年(55岁以上)
问题:退休、与子女关系、空巢、家庭婚姻变故躯体疾病等带来的适应与情感问题。
建议:接受由于年龄增大带来的生理变化,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,多参加社区和社会活动,学习新知识,拓展兴趣爱好,是避免中老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。